作者:苏轼 | |
十年生死两茫茫, 夜来幽梦忽回籍, |
作者:苏轼 | |
十年生死两茫茫, 夜来幽梦忽回籍, |
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悼亡词。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伤,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。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知州,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(1065)死于开封。到此时(熙宁八年)为止,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。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“记梦”。然而,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泛起,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职位。作者之所以能进入“幽梦”之乡,而且能以词来“记梦”。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、恒久不能忘怀所导致的一定结果。所以开篇使点出了“十 年生死两茫茫”这一悲凉的现实。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小我私家悲凉身世。生,指作者;死,指亡妻。这说明,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恒久相互纪念,但却消息不通,音容渺茫了。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,除分析题旨的作用之外,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,所以,接下去立即泛起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这样的词句。“不思量”,实际上是以退为进,恰好用它来讲明生者“自难忘”这种情感的深度。“千 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”二句,马上对此进行增补。分析“自难忘”的实际内容。王氏死后葬于苏轼家乡眉山,所以自然要泛起“千里孤坟”,两地睽隔的结果,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获得。死者“凄凉”,生者心伤。“十年”,是漫长的时间;“千 里”,是辽阔的空间。在这漫长辽阔的时间空间之中,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,作者又怎能不倍增“无处话凄凉”的叹息呢?时、空、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,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。以上四句为“记梦”作好了铺垫。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,以进为退,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结果。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,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,揉进了对亡妻恒久纪念的精神折磨,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。设想;纵然突破了时、空与生死的界限,生者死者得以仍然“相逢”,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“相识”了。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“尘满面,鬓如霜”,形同老人了。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,来陪衬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(包罗阻挡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)和世事的巨大变化。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,多数境界狭窄,词语尘下。苏轼此词境界开阔,情感单纯,品格高尚,读来使人线人一新。用词来悼亡,是苏轼首创。在扩大词的题材,在富厚词的体现力方面,本篇应占有一定的职位。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《悼亡诗》,元稹的《遣悲怀》以及南宋吴文英的《莺啼序》前后辉映,相互媲美。 增补: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,嗣后出蜀入仕,伉俪琴瑟和谐,甘苦与共。十年后王弗亡故,归葬于家乡的祖莹。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,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。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,情感的纽带却结而不解,始终存在。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两句,看来平常,却出自肺腑,十分诚挚。 “不思量”极似无情,“自难亡”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。这种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,怎么也难以消除。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“一日不思量,也攒眉千度”(柳永)的恋爱浓烈的词句,再来读苏轼此词,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差异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。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情感,热烈浪漫,然而容易消退。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伉俪情感,它象日常生活一样,平淡无奇,然而淡而弥永,久而弥笃。苏轼原来欣赏“外枯而中膏,似淡而实美”的艺术气势派头,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是如此,因此才气生死不渝。 此词另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,即这次梦中的伉俪相会,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此外烙樱梦中的王弗“小轩窗,正梳妆”,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,形象很美,带出苏轼当年的内室之乐。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。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,南北奔走,“尘满面,鬓如霜”,心情十分苍老。王弗见了苏轼,也是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,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伤心。生活的磨难,对于无意识的梦境,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。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苦与悲悼,实际上两心相通,生者对死者的忖量更是惓惓不已。 很是欣赏苏轼的这首词。想象着苏轼夜半拭泪醒来,仍恍如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归来或者只是一个梦? 真的只是一个梦吗? 那般地对镜理红装,那般的浅笑盈盈,竟只是十年前的片段?那般的那般又是何时深植于这物逝飞快的十年影象的呢? 于是苏轼微叹了口气,满复愁思只换作轻轻隧道出:十年生死两茫茫…… 恋爱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,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恋爱。 老Rose握着“海洋之心”站在曾经吞噬Jack的雾海上,追念当年划破冰海之夜的字字句句,想说的,只有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;38岁的渡边在飞机上偶尔听到Beatles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想起曾在直子脑后的发夹,念叨的,也只有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;陆游如果路过唐婉的宅兆,“错,错,错”已毫无意义,不如插上一支白菊,叹一句: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;等到痞子蔡有家有室之后,每次喝到咖啡,想起那个一身brown的舞者,脑中浮现的也应是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;至尊宝会一直记得那个一身嫁衣含恨而逝的紫霞,会忍着心头剧痛而说:“一直有份真挚的情感摆在我的面前,虽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。” 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,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几多个黄昏,思之不得见之,念之不得语之,只留得影象中残存的欢景愉时,看成泡过千次的茶,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,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;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,“茫茫”的何止“生死”,十年了,一切皆“茫茫”,皆“今非昔比”了。也只有这份情感没有“茫茫”而去了,纵然死者已逝,但生者永记,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,不思量间,自会神回小轩窗,自会肠断短松岗,忖量、无奈、悲切、感伤,一句“茫茫”,诉尽心事! 至尊宝带上紧箍咒前曾经问过观音姐姐,为什么恨一小我私家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恨,其实爱一小我私家也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爱。 苏轼的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,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庞杂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生存千年的眼泪,看到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花。 |